日本在垃圾分类上有一个鲜明的目标,在一个时间段内垃圾减量要达到一个数值。
研究显示,政府正注意到专家们所提出的忧虑,专家认为这个阿拉伯世界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没有为气候变化做好准备。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旅游业可能遭受打击。
但更重要的是,大多数这类土地将失去肥力和生产能力。环境事务机构气候变化组组长埃尔·萨伊德·萨伯里说。海洋酸度上升会摧毁脆弱的珊瑚礁,而这是吸引潜水爱好者的主要动力,不断上升的海水会冲散另一个旅游胜地——地中海沿岸的沙滩。一位环境官员声称,由于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埃及的农业和旅游业将受到损害,而埃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这将加剧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忧虑。我们认为,农田将丧失10%至12%,其中大部分受到洪水威胁。
本周发布的一项研究详细描述了该国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气候变化会永久性地改变一些度假胜地的吸引力,萨伯里说虽然七大水系水质总体无明显变化,但一些河流水质正在趋于好转。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专家指出,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废水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6月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淡水环境状况的数据表明: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目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到2009年底,已有大庆东城污水处理厂扩建、佳木斯水源地保护等92个项目建成,占项目总数的86%,规划项目资金到位59亿元。
二是沿干流的大型城市污染处理设施完备,因此干流水质普遍较好。由于黄河流域一些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滞后,污水处理率偏低,不少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偷排、偷放屡禁不止,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水污水量不断增加。
松花江干流水质明显好转与2008年相比,松花江干流水质明显好转。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了解到,西南诸河中,元江铅污染超标,其上游铅锌矿开采是导致元江铅超标的主要因素。记者从新疆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这两条河均是穿城河,城市内洗车、修车、机械加工等石油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污水流入河流,是导致河流石油类指标超标的具体因素。除伊河、洛河和沁河水质为优,伊洛河为轻度污染外,其余支流普遍污染严重。
三是部分支流断流,有水也是排放的污水。专家认为,城镇建有污水处理厂、纳入河流的排污量减少、工业废水能够达标排放是松花江水质明显好转的直接原因。专家认为支流污染严重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干流径流量大,自净能力强,而支流径流量小,自净能力差。专家指出,工业污染一直是造成地表水污染的祸首。
和黄河支流一样,辽河支流、淮河支流污染都很严重。而沿支流的小城市、县城污染处理设施刚刚开始建设,污水处理率不高,生活污水甚至直排到支流,因此导致支流污染严重。
渭河下游西安段和渭南段,湟水河西宁下游段,汾河太原段、临汾段和运城段,北洛河渭南段,大黑河呼和浩特段,涑水河运城段污染严重。例如,汾河和涑水河就是因为没有径流量造成污染严重。
同时,一些河流的水质下降。经过不懈努力,几年来松花江同江出境水质持续改善,Ⅲ类水体比例为61.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松花江干流溶解氧含量持续提高,目前处于Ⅰ类水体水平,能够满足鱼类生存需要,局部江段可以满足珍稀鱼类繁衍。除工业污染外,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也是造成地表水污染的因素。目前,大兴安岭、黑河两个地、市已经提前一年完成全部规划项目。一些东部污染企业纷纷涌入西部,加剧了黄河污染形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一点,殊属不易,说明治污取得了成效。西南、西北河流主要污染物大不相同公报显示,西南诸河水质总体良好。
这得益于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公报表明,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
例如,与2008年相比,松花江干流水质明显好转,淮河干流水质有所好转,海河水系主要河流水质略有好转。而西北诸河的石油类污染,通常主要来源于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使用和加工过程。
从监测数据看,西北诸河中古孜河和乌鲁木齐河石油类污染超标。西北诸河总体为轻度污染。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产生出了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挥发酚等在内的大量污染物。与2008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比例略有提高,劣Ⅴ类水质略有下降
荷兰人的此番话迫不得已。这意味着,今年年底的坎昆会议之前的8月、10月两次分别一周的谈判将必须解决这些遗留问题。
此举一出,乐观者认为,这个共识将有利于基金在坎昆正式成立。中美互博谈判进入第二周,6月7日、8日,一个备受关注的谈判焦点三可——减排可汇报、可测量、可核实——再次浮出水面。
6月8日,就三可问题表过态之后,美国首席谈判代表乔纳森·潘兴飞回家去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两天内,长期合作工作组分别讨论发达国家——特别是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美国的三可和发展中国家三可。
[page]在这天的闭门会议中,美国在资金管理方面调整立场,表示支持另建立一个联合国下的机构来管理《哥本哈根协议》承诺的300亿起的绿色气候基金,不再坚持要由世界银行来大包大揽,而是仅仅负责执行。5月底,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主席,来自津巴布韦的玛格丽特女士以个人名义草拟了一份非正式报告非文本(non-paper),期望作为这个工作组的谈判基础。中美两国隔空喊话,互绘楚河汉界此次历时两周——5月31日至6月11日——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94个缔约国并未达成让人激动的结果。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因为同时涉及美国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的行动和应当得到的资金、技术等支持,谈判内容千头万绪,火药味十足。
这意味着,非文本只就事谈事、听取观点,玛格丽特也会根据讨论反馈酌情调整文本,但显然,这位哥本哈根后就任的主席并不急于让各国进入短兵相接。当天上午,发展中国家闭门磋商良久。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各国的宽容与耐心显然比想象中要少很多。对于这一版非文本,中国代表团尖锐地指出,气候谈判不是主席主导的进程,而是缔约方主导的进程,而最为激烈反对《哥本哈根协议》的拉美国家,明确反对主席将协议共识消化在文本中。
中方的态度很明显:对国际支持的项目要做到三可没什么疑义,然而不应用国际审核要求发展中国家自发实施的减排项目,同时应当提高对美国的数据透明度的严格要求。两周内,各方丝毫不退,美国首席谈判代表甚至提前回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和热闹的世界杯相比,波恩气候谈判显然要落寞许多。
顶: 51踩: 45497
评论专区